细菌性(化脓性)脑膜炎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,由细菌感染引起脑膜、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(脑膜脑炎)受累,通常急性或暴发性起病。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为每年0.9-80例/10万,低收入国家的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明显高于高收入国家。在低收入国家中,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54%,多达24%的幸存者会出现慢性神经系统后遗症,如听力丧失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。
病因是什么
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,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、脑膜炎奈瑟菌、流感嗜血杆菌等。这些细菌可以通过血液传播、直接蔓延或外伤等途径进入脑膜。
细菌性(化脓性)脑膜炎的症状
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高热、寒战、头痛、呕吐等症状。头痛剧烈,可伴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。随着病情进展,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、抽搐、昏迷等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细菌性脑膜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,如脑积水、脑脓肿、脑神经麻痹等,甚至危及生命。
治疗方法有哪些
一旦确诊,应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。根据致病菌的种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,并尽早、足量、足疗程使用。同时,还需要进行对症治疗,如降温、止吐、控制抽搐等。对于出现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患者,可能需要手术治疗。
如何预防
预防细菌性脑膜炎非常重要。对于婴幼儿,要按时接种疫苗,如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、肺炎球菌疫苗等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避免接触感染源。在流行季节,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。
总之,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,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。大家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,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,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死亡率。同时,积极采取预防措施,可以有效减少患病的几率。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,远离细菌性脑膜炎的威胁。